Wednesday, July 28, 2010

【Love Letter】-お元気ですか?




Love Letter岩井俊二的代表作之一,同時也是中山美穂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代表作之一。

從一場雪中的忌禮開始。渡辺博子安靜地參與未婚夫藤井樹的三回忌。這個身份有些不自在,未婚夫的媽媽藉故請渡辺博子送他回家,讓渡辺小姐有機會參觀未婚夫以前的房間,和一本中學記念冊。思念意外身故未婚夫至深的渡辺小姐,照著中學記念冊後的聯絡資料抄下當時的地址,寫了第一封「情書」。

意外地,這封信寄到一位名為藤井樹的女孩子手上。一個正在感冒的女孩子,一個在圖書館工作的女孩子,一個住在北海道小樽市沒有離開的女孩子。仍住在原來地址的藤井樹小姐接到只有非常單純問候的信,自然也感到困惑,還是回信給這位字娟秀的渡辺小姐。

「情書」的往復,自此開始……。

兩個同名同姓的中學異性同學,兩個長得十分相似的女孩子。許多的回憶與現實重疊,透過一封又一封的書信往來,去確認因山難過世的藤井樹,確認自己的情感與回憶。是一種好奇,同是也是執著。「情書」不是單純的寫給情人的書信,是透過書信來往於神戶與北海道小樽市,想念一個人,在現實中確認。

直到現在仍記得1995年上映的時候,和Sandy一起去看電影,座位非常前面。Sandy平常不怎麼看電影,卻因為這部電影而大受感動,開始學習日文。然而,Sandy實在感動的情緒非常大,使我又自己一個人選個比較沒有人的時間,獨自看了一遍。當時的電影院早已經不存在,而Sandy早已放棄學習日語。

首先,Kathy個人蠻喜歡中山美穗。沒有美麗得艷光四射,卻又吸引著目光。在一人分飾兩角的情況下,藤井樹的自然開朗,與渡辺博子的拘謹焦慮,並沒有在電影裡顯得造作。導演岩井俊二的概念,使人印象深刻地呈現在畫面上。以目前看來,那時候並不算特別成熟,卻不僅造成熱潮,同時打下基礎。

電影中飾演同名異性的少年少女,柏原崇酒井美紀同時引起許多人注目。柏原崇在當時更有「世紀末美少男」之稱!回頭來看,封號不能隨便取。21世紀之後的柏原崇還留有多少上個世紀美少男的印象呢?酒井美紀也已經為人母,有著和以往不同的成熟韻味了。電影中,兩個同名的人,在互相躲避,又懷有好感,總是模模糊糊。經過長長的時間之後,回想起來,變成比較容易言說的事。即使,人事已非。

根據不可靠消息來源(也沒那麼不可靠,只是暫時找不到正式的文稿。)指出,岩井俊二編寫這部電影的靈感來自於作家村上春樹的知名小説《ノルウェイの森》(台灣譯名:挪威的森林)。由於是一部暢銷小說,在《ノルウェイの森》傳出將拍成電影時,產生不少反對的聲浪。岩井俊二原本想執導的想法,並沒有成功,也令許多人扼腕。

從好的角度來看,岩井俊二將小說本身所給予他的印象,轉換成另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拍成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電影,是另一種成功。也許,是否該拍攝原著改編的電影?並不是那麼重要。所謂改編自純愛小說的電影,已經很多。能像這樣轉化成自己的一部份,確實是十分不容易的事!可以理解的是,書迷是不是對於未來的電影版本能感到最初閱讀的感動?誰也不能確定。

「地球上有三個長得很像的人」。一個是自己,另外兩個卻不見得有機會遇見。只是一旦遇見的話,應該也會十分吃驚吧?和自己同名的人,會感到有點吃驚的人只有少數。中文名字太容易遇到類似的名字,若是比較少見的名字,那倒不容易遇見。假如像電影這樣,遇見一個和自己長得十分相似,年齡相仿,又和自己親近的人名字一樣,認識同一個人,「情書」裡的每個字,顯然都需要極大的勇氣!

附帶一提,真希望「情書」這種可能被稱為陳腐文化的東西能夠再繼續保存下去。

Tuesday, July 20, 2010

【手紙~拝啓 十五の君へ】各版本比較









音樂這種事,就是說誰好,就得罪另一邊。特別是翻唱曲。先聽聽看吧。

Friday, July 16, 2010

【Motherhood】-你開心嗎?


圖片來源:Deuxfilleslemercredisoir



應該有許多人正在想,這是那個美麗的或是冷艷的,性感的Uma Thurman嗎?不幸地,正是!

因為Kathy是一個討人厭到不行的傢伙,所以推薦這部電影給所有懷抱著美妙但不切實際的期待的少女觀看!特別是,有人夢想一個世紀婚禮,生了兩個小孩之後,仍然美如孫芸芸之輩的人,【Motherhood】絕對是一個好選擇!

平凡的家庭,平凡的母親,兩個小孩,一個男孩,一個女孩。看起來甚為平凡的一天,卻也沒那麼平凡,這天是女兒準備辦6歲Birthday Party的日子!Eliza這位看似平凡的媽媽,利用自己零碎的時間blogging。這一天,Eliza收到一個邀請,在女兒生日前夕截止,必須寫出500字的文章,表達「母親對於你的意義是什麼?」,然後,有機會因為寫作得到一個不錯的收入。

身為一個盡責的母親與妻子,這種機會當然不可放過。特別是,Eliza曾經有寫作經驗,這件事對他而言,應該是比其他人更容易完成,或是被欣賞到的才華。養育兩個小孩,外加一隻狗,一部車,一間公寓並不是那麼容易。問題在於,他如果只有幾分鐘可以blogging,還要和其他小朋友的媽媽社交,另外還要採買Birthday Party所需要的一切東西,截稿在即,許多事情不如預期順利,該怎麼辦?

"Is that truly too much to ask?"有一點。連我這種可能會被稱作閒人的傢伙,也因為某些個人的因素,放棄某些活動。

像Eliza這樣的母親並不少,想著一晃眼便到臨的離巢期,每天細細記錄兩個小孩的成長。有時候,我不得不佩服一些女性已婚並有子女的友人,也有男性。他們在極度有限的時間裡,找出時間仔細記錄小孩的成長過程,分享自己的想法或感受。記得某個較年長的女性朋友,荳荳的blog還是我幫他申請並設定。從一個完全不懂電腦的人,開始學著記錄小朋友的生活,他自己的生活。

看到Uma Thurman一頭亂髮,加上鬆垮的睡衣,腦海裡只有浮現出「太寫實」的感受。並不是指每個這個世代的父母多是這樣,是這樣也沒有什麼對不對?但是,你開心嗎?

有沒有人質疑過你的婚姻?有沒有人質疑過你幫小孩取的名字?你是否想過他們什麼時候該去上幼稚園?什麼時候學什麼才藝?你是否時時擔心孩子的健康受到危害?擔心孩子的課業趕不上?擔心他將來是否能自立?煩惱丈夫常常把你說的話不放在心上?為了小孩的教養與丈夫吵架,或是與公婆意見相左?是否曾經和丈夫的家人相處起來感覺到困擾?是否憂心雙薪家庭仍負擔不了所有的開銷?是不是在一件漂亮的衣服前面欣賞,你卻選擇買了一個適合孩子的玩具?……

你還記得最愛什麼食物嗎?還記得喜歡什麼嗜好?記不記得自己有過夢想?你還記得自己是誰嗎?這時候,是不是該來一首黃舒駿的「」:


幾兩天,朋友問我「幸福」的定義是什麼?我說,那和「真理」有什麼兩樣?就是你永遠都在追尋,但是抓不到的東西。如同,我會說「愛情就像鬼,聽過的人多,見過的人少。」一樣。朋友竟然說「很有哲理的回答」,我想,他的腦子肯定是壞去了。正確一點地說是:我們達不到真理,但我們一直向上接近真理。

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一定不同。我當然無法想像,要求我像Eliza那樣過一天,會怎麼樣?那不是我要的。我的不婚立場正以全速往第二個十年前進,即使有時不希望它跑太快,21世紀到來,我想看得仔細一點,活得幼稚一點,然後再和一位21世紀出生的少男交往……。那可能是你兒子?那我也沒辦法!

婚姻,不是時間到了就該做的事情吧?更何況,20歲之前,我已經將這個選項刪除。「刪除」,不列入考慮。

回到絕大多數人的觀點,我參加過一次婚禮,而且從籌辦開始參與意見。這不是自願性質,是義務性質。20幾歲,30幾歲的婚禮差異性並不大,所有的女孩們都想要擁有一個美好的婚禮,還有美麗的婚紗照。女孩在接受一個男孩的求婚時,也需要很大的勇氣!他們不會被稱為「小姐」而是「太太」。聽起來有點可怕?當然!但當新娘丟捧花時,搶到跌倒的人,大有人在。大部份的女孩,還是希望結婚。婚禮的背後,有太多可怕的細節總是確定再三,只希望一切都很美好。(千萬不要再亂灌酒了!)也有人選在大凶之日結婚,背骨能背到這種程度,我也只能說「幹得好」!

婚禮之後呢?女孩和男孩生活在一起,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人生?也不是,他們回到一般的生活。以前不會的家事,開始要學著做。學著作菜,學著打掃,學習如何跟對方的家人相處,考慮什麼時候生第一個小孩?同時還得一邊工作。年紀愈長,開始發覺自己的身形走樣,或是第一根白頭髮,發現臉上出現小細紋,考慮要不要買貴一點的保養品?參考更多的微整形技術與費用。面對外界,最好露出早期Princess Diana般的笑容,彷彿一切都很美好。

一般般性的美好,並不是不存在。有的朋友已經生三個小孩,有的只生一個,仍舊覺得這樣平凡的生活是很愉快的。偶有小爭執,也會和太太或先生鬥嘴,卻從來沒有想過要分開。他們可能也不清楚,像這樣的生活,愈來愈少數,他們的平凡成為另一種不平凡。離婚率愈來愈高,隱性離婚也高。能夠很簡單地想著「剛剛好遇上這個人」這樣的想法的人,愈來愈少。他們還沒面臨離巢期,誰也不清楚,結果會是如何?同年齡已經離婚並考慮或已經再婚的人,慢慢出現……。

電影裡的Eliza只是突然在這個忙碌而又不順利的一天,出現一個欣賞他,又與他調情的快遞員,心煩意亂地驚覺,丈夫曾經也是用同樣的眼光欣賞他。當下,他卻得當個超人媽媽,處理看似瑣碎的小事,而無法專心寫作,參加比賽。丈夫特別請快遞送來的支票,不是用來買一件美麗的衣服,而是考慮小孩將來的生活。他,還是要參加比賽!

說起來,這還是一個happy ending的故事。快樂的故事都很相近。大概是吧。

對了,這次的夏日的BLOG傳說,有沒有毅力驚人的媽媽?

Tuesday, July 13, 2010

血型-Kathy是什麼血型?


以上這個影片,應該被轉貼過無數次。也被點閱過,或轉寄過無數次。知道Kathy血型的人,特別會寄過來!同血型的人就會笑得很開心,不同血型的,我想,該不會是來罵我的吧?至少,被罵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一開始,只是把它當作一個好笑的短片。因為,我不知道這有什麼特別的。在小學的時候,許多人都會聊血型的事,直到中學。16、17歲以後,星座是另一個流行的話題。慢慢地,也沒什麼人在聊血型這件事。只是,什麼血型該用什麼減重法?這類事情也能成為題目!真的有些難以置信。

另外,之前有幾個影片也是關於血型測試的,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一個小朋友爬坡的實驗。目前已經被移除的樣子,也就看不到了。有心的人,應該還是能找得到。參考看看。

但是……

往往,有但書的時候,就表示事情不是一般人想的那麼簡單。仔細回想起來,家族裡,在父親那一方面,或是母親這一方面,對於Kathy的血型,其中一方很滿意,另一方則表示吃驚。這不表示Kathy不是親生的,而是開始將小孩也分門別類了。聽過界門網門科屬種,倒是沒聽過小孩也能因為血型被分類。這就有點麻煩,直到成年,這件事情還是被家族的某一方視為異端。幸好,沒人會燒紅髮女巫了!

事實上,在15歲之前,被告知的血型一直是錯誤的。小學時候,確實有驗血型這一項,也有發證明書給家長。當然,現在看起來,是否可能造成家庭糾紛?這個不怎麼清楚。不過,當時的立論好像是,如果小朋友發生意外的時候,至少父母親都會很清楚孩子的血型,這樣也比較容易些。有些同學真的會把自己的血型資料戴在身上,像美國大兵那樣。如果一直認為自己是某一個血型會不會影響個性?不會!因為連我自己都很懷疑是不是誤報。所以,有些入學資料填寫這一欄的時候,一直都是寫錯的。懷疑歸懷疑,既然老師說,寫比較好一點,結果卻是寫錯誤的血型!

誤解有時候真的很可怕,同時也可能是有趣的。

例如,小時候當染髮並不流行,捲髮也不常見時,由於髮色原本就偏深棕紅,加上約略看得出來有點自然捲,就有人會問:你是不是具有荷蘭血統?這個問題本身來自於環境中比較少見,所以有人感到困惑。但是如果從小被問到大,那就一點也不好玩了。有時候,會很正經地說明「應該沒有」,至少以我往上推到第三代,也沒有任何一方有這方面的血統。有時候,我會亂答一通地說,有!甚至會說不是荷蘭,是西班牙之類的。大家只是想聽個故事的話,我應該試著編幾個,免得你無聊,我更無奈。

挑染流行的時候,老師問我:你去哪裡染的頭髮?好自然喔!老師,我不是有意騙你,因為,我也不算真的說謊。還在求學的任何一個階段,都沒有染髮,這一切都是爸媽的關係。所以,回答是我媽媽染的,好像也沒錯吧?!

許多人都會說,這是統計學。聽起來好像非常有道理,不過,這麼說的同學請先交論文,好嗎?透過統計圖表顯示,若是沒有採取某個精準的基準點來分析,你怎麼說都可能是正確的,同時是錯誤的!喜歡引用民調的人,也請交出報告吧。科學必須不斷被驗證才能稱之為科學,不是嗎?

還相信血型很絕對?記得看完下面的影片:


看完了嗎?日本A型的人佔非常多數。和台灣一點也不一樣啊!

你猜出來Kathy的血型是什麼了嗎?

Thursday, July 8, 2010

【Prayers for Bobby】-盡信不如不信?

先提一個小故事。

很久很久之前的某天,有一個朋友這麼問:你討厭同志嗎?
停了一下,只回問對方:你覺得我討厭你嗎?
對方停了很久沒有回應。
Kathy又補上一句:如果你愛上我,那當然就比較麻煩啦!

這是我遇到第一個願意表明的同志朋友的一小段。目前,我們仍是朋友。他既沒有愛上我,我也沒有愛上他。他失戀之後,經歷過很長一段療傷時期,和目前的伴侶同住已經一年多。不過,他的性向在他的原生家庭裡,是一個不能公開,也不能談的事。

「同志」在台灣指的是同性戀者,和以前舊時代的政黨「同志」並不相關,頂多想得出來的是和羅大佑的「愛人同志」比較相關。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個說法就被延用至今。


Prayers for Bobby》可以說得非常簡單,故事(事實)的主軸放在一個比較簡單的位置上。Bobby的家庭一直是具有虔誠信仰的家庭,特別是母親幾乎對於聖經可謂倒背如流。如同許多人聽聞的故事,Bobby是一個同性戀者。這個事實和他的母親最依賴的信仰衝突著。「It's a sin.」,「I don't want a gay son.」這些句子在母親引用聖經的句子中,夾雜著出現。而Bobby不需要母親特別提醒,他也熟讀聖經,也因此而痛苦不已。Bobby在戀愛受挫的時候,感到無所歸依。母親的告誡與刻意的扭曲他的天性,上帝似乎也放棄了他,他選擇結束生命。年僅20。

然而,Bobby的母親,Mary Griffith的生命將展開另一個階段……。

這麼說,當然過於簡略。首先,台灣的社會傾向於多元的信仰,比較不能理解唯一的信仰必須打破,再重整的可怕。假設你是某家上市上櫃又有名的公司的老闆,公司倒閉,然後再重新出發,然後賺回原本收益的兩倍,說不定還比較容易理解一些。一個母親,加上母親的信仰,雙重的愛加諸於Bobbby身上,變成不是一個人的愛,也不只是父親或兄弟姐妹之間,而是關乎另一個更高的權力關係,決定他是否值得被愛?

在這部影片之前,感謝所有和我接觸的同性戀朋友們,願意倘開心和我這個異性戀者談論自己。他們有男,有女;有的具有信仰,有的並沒有;有的已經came out,有些並沒有;少數是HIV陽性,絕大多數並沒有。只是,對於異性戀者或同性戀者,Kathy都是外星人!

曾經,某個女生的異性戀朋友暗戀上一個同性戀的男孩子。有一天,Jessie約我去逛街,「順便」(其實是主要)談這個男孩子。Jessie舉了一大堆的說法,想說服我,這一切可能是假的,或者可能改變。看到Bobby的母親一直尋求聖經上的解釋時,一直想到Jessie。Jessie喜歡的男孩子具有信仰,這也是Jessie認為不可能的事。我不知道為什麼不可能?因為當時的我就讀的學校,正是教會學校。我們並沒有任何一條校規會去排斥或責罰同性戀者。至少,沒有聽說過。輔導室永遠都很空,因為沒人去。甚至學校裡開還設希伯來語讀經課,不過我選修別的相關課程。總之,Jessie從我這裡完全得不到想要的答案。Bobby的母親說:你把所有的答案都準備好了嗎?天啊,我只是就我所知來說!

最後,Jessie送給我「變態」這兩個字,然後不歡而散。其實,逛街真的很累,我沒那麼喜歡逛街啊!這不過是上個世紀的事,聽起來很遙遠,其實並不然。

Bobby的父親並沒有缺席,然而,如果面對的是伴侶的信仰行為本身,那比自己的兒子是不是同性戀者,要來得困難許多。他傾向於活在當下,他在妻子的信仰下變成一個相對性冷漠的角色。事實上,Bobby應該是在充滿愛的環境下長大,只是,愛卻因為他的性向而變成無法承受的痛苦。甚至寄了《Now That You Know: What Every Parent Should Know About Homosexuality》給母親,希望母親理解同性戀者。不過,Bobby的母親卻是在Bobby死後才讀這本書。

我們真的無法理解或明白上帝為什麼要這麼做?使Mary在Bobby死後真正去面對這個事實,參加PFLAG(Parents, Families and Friends of Lesbians and Gays)的活動,並積極於同志的權利活動。

並不知道改編了多少?希望Mary Griffith真的原諒自己,而不是在贖罪。如果我夠聰明的話,Jessie需要的也只是原諒自己一個小小的不留神,把善意當作示好,落入像是無止盡的輪迴當中。而不是一個「他不愛你」的說法。



喔,雙性戀不在本文之列!至於「信仰」,這個題目太大,在此不談。請勿妄下斷言!

Wednesday, July 7, 2010

《YOSHIKI/佳樹》-彈「可愛」鋼琴的人?



最近比較村上龍一些,blogging這本書,不知道有沒有辦法順利?(正在讀《無趣味のすすめ》中文版,blogging這篇之後,應該已經讀完了。)

在此先聲明,這當中會有非常個人性的看法,對或不對?有沒有偏頗?這都不是想考慮進去的部份。如果能很直觀地描述感受到的部份,或許比較適合。

一邊讀這本書的時候,就會想把身邊的音樂,或是影片拿出來看看的想法十分強烈。所以,又重看一次「The Last Live」和去年在日本舉辦的三場復活演唱會片段。不免抱怨一下,其實台灣演唱會是在2009年5月30日舉辦,名為「~本当にやる夜~」,不過這個譯本只有放在香港部份演唱會的照片。換言之,至多也只有寫到那裡。但是,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Kathy並沒有去參加「~本当にやる夜~」這場演唱會。

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第一個念頭是:「YOSHIKI飯島愛長得好像」!(喔,這不是重點!)

因為書單還很多,所以,之前這本書並不好訂,等了一段時間才訂到。說來,到目前為止,不知道是看完它比較好?還是不看比較好?並沒有辦法很明確地想法。這不只是一本單純關於YOSHIKI本人的自傳而已,「YOSHIKI」這個名字,幾乎和「X JAPAN」在某種程度上劃上等號。他的生命裡,很大一部份以X團員、團長的身份存在。所以,要稱為自傳書的話,有極大的篇幅是在描述樂團的部份,像是自述,又如同旁觀,使人不知道該用什麼角度去閱讀……。


一切,從這天,1998年5月2日開始……

這個抱著Yellow Heart(Burny MG-360S)吉他的人,在那短短的時間之間發生什麼事?沒有人知道。不論是什麼說法,那個紅髮的吉他手不在了。之後,雖然拿同樣吉他的人還是不少,有些型號根本不對。但,那個聲音,永遠不是記憶中的聲音。

彈「可愛」鋼琴的那個人,也就是YOSHIKI的人生面臨另一個重大的轉變。(可愛鋼琴是Kathy常常亂說的,事實上是河合鋼琴。)

不知道為什麼YOSHIKI想出這樣的一本書?如果有人記得的話,以前,非常久以前,他的資料永遠只寫:
名字:YOSHIKI
血型:X
星座:X
生日:X
所有關於他的一切,都是X!

現在看來,也許該說是,X幾乎是他的一切吧!

身邊聽他們的歌的人,以前都視為剛好遇到喜歡同樣音樂的人。最近突然想到問起朋友,什麼機緣下開始注意到的呢?幾乎紛紛都說,來自於各種奇怪的管道。當年的「細胞」唱片,還真是許多人的啟蒙者呢!也有人,是不小心聽到有翻唱曲,又經由別人口中才知道,原來是X的歌曲。(印象中,好像還有另外一家,不過記不起來了……。)

經歷過非常長的時間,1998年那年的許多事,還深深地,很清楚地記得。那是一個天氣一直都很不錯的一年,卻不知道為什麼,倒是發生不少令人感到不愉快的事。一直到那一年的秋天,上完體育課,坐在目前已經不存在的保齡球館外面抽煙,愈來愈接近冬天,但還有幾天溫暖的時節,傍晚的風吹得很舒服,風裡好像有什麼氣味和著夕陽……。心裡想著:終於可以稍微平靜一點了吧。但是,如果事情真能那麼順利就好了。

這本看起來好像很厚,字很多的書,讀起來倒是一點也不耗時間。許多音樂,許多畫面,就在腦海裡。要說是從YOSHIKI的角度著眼,來解讀X,大概也無不可。只是不知道為什麼又要從旁觀第三者的角度去書寫一些極為私人的事情、觀感、情緒這些根本無法由旁觀者清楚說明的部份。也沒有解釋這是怎麼樣的報導?或是訪問?

不過,當慢慢一邊回顧過去所收的不論是影片或是音樂,不知不覺感到有點生氣!

曾經組過樂團的朋友說,如果不死個人,樂團就不會成為神話。而樂團的解散,通常不是因為女人,就是因為錢。對於這樣的說法,持保留的態度。畢竟,我並沒有加入過任何樂團,甚至沒有參加過任何相關的社團。只是剛好有認識的人,曾經組過樂團,所以大略知道,如果要很簡單的毀掉友情的話,組樂團是個不錯的方式。當然,也有死命維護住的人。

一直以來,對於YOSHIKI的私人飛機十分好奇。樂團有千百萬個,能買得起私人飛機的,卻寥寥可數。不過讀完這本自傳(報導文學?)之後,也不怎麼奇怪了。原本家境不錯的YOSHIKI,或許有點任性,卻非常拼命。對於如何行銷,也算有本事。另外,對自我的要求頗高。瘋狂練鼓早已經使他在80年代時期,面臨不斷被警告頸傷可能危害生命的問題。YOSHIKI幾乎不浪費任何時間,即使是養傷,他仍汲汲於追求更高的人生,更廣的音樂。面對一個這麼努力而拼命的人,也許他是不要命了,但值得尊敬。學習語言、比其他人花更多時間在練團室,思考如何製作出更好的音樂,甚至學習法律,找尋其他不錯的樂團,成為其他樂團的推手。




以上這條分隔線,代表時日已久。手邊的村上龍已經讀完了。(揮冷汗)

原本附上的翻唱版本,應該沒有幾個人知道,知道的話,可能也有些年紀了吧。這是幾經不知幾手的一張卡帶轉出來的版本。基本上,像這樣放置音樂的機會極少,不順暢的話,再指導一下Kathy更好的放置語法吧。還是沒說這是誰唱的?臧逸文,這個名字還有多少人記得?沒關係,YOSHIKI這下可能比較知道,他在奮力向上的年代中,這些音樂在其他管道中流傳著,直到,有人找出它的出處。無怪乎,創作者本人會訝異於這些音樂並沒有在其他地方出版,為什麼會有人聽過?目前,唱片公司已不存在,歌手本身也沒有繼續演唱。

許多細節還是留給閱聽者。也許會有同感,也許會有其他的感受。Kathy讀完之後,雖然有一種「YOSHI!」的感覺,同時也有一種感慨。令人情緒激昂的是,看到一個人使盡全力在活得炙熱,不論那否是一條生死之間的拉址;感慨的是,若不同心,成得了一個人,卻不見得成得了一個團體。YOSHIKI如何去平衡自身的情感與現實?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他生命的重心,或許正是音樂本身,同時也是他的棲所,甚至是信仰。使他能不顧一切地走到今天。不可諱言,他是比許多人擁有更多與生具來的能力,不管是外界,或是內在。

讀過一些傳記文本,有幸福的故事,有悲傷的故事。只是,第一次有一種讀完之後,希望自己不那麼去貼近,希望一切都還維持在,YOSHIKI這個人,所有的一切都是X的情況。再復活之後,必須承認,有些失落。不過,再見到PATAさん及HEATH仍舊抱有相當程度的好感。多年之後再談起,不論是誰,多數人好像還是對Kathy喜歡HEATH這點,感到不解就是了。

X JAPAN成為一個時代的象徵,影響許許多多的人。如同下面這個孩子:

他媽媽該買個護頸給他啊!

太鼓達人:

純真的互贈鼓棒!

Link:
日本角川書店
YOSHIKI個人網站
YOSHIKI ON MYSPACE
X JAPAN ON MYSPACE
X JAPAN translation note

我的網誌清單

wibiya widget

  © Blogger templates Psi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