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30, 2016

《才不是魯蛇》-也想用隱居這種詞啊







東京竟然快到ATM也會讓人措手不及?!聽到大原扁理這樣說,自然感到一陣想笑,同時會覺得同感。不過,有時候在ATM機前會看到排很長的隊吧?有一次,竟然已經就快排到Kathy了,前面那位女士卻因為一直匯不出去,而卡在那裡。原本在前面還有一位男士,可能因為受不了等待而離去。完全沒想到,那個女士回頭對Kathy說:你怎麼不去對面的銀行領錢呢?(明明你才是跨行匯款,在哪裡都無所謂的才是你吧。)難得有耐性等待,卻遇上這樣的人……。

他本人正試著在台灣採取同樣的方式生活,也就是所謂的「隱居」。真不知道會不會成功?在台灣,公寓以下的環境,根本幾乎不會提供可以料理的條件。然而,還是希望他可以成功。

圖片來源:Amazon.co.jp

一看原本的書名,第一個反應是:這書名也太長了點。完全不是像書裡直接了當地說「我在隱居」這麼明快,而是一種像是形容詞般地書名。可能多少還是有種「最好還是不要太跟這個世界作對比較好」的感覺,當然,也沒必要刻意作對。至少讀起來,並沒有這樣的意思。

光是讀到「沒有手機、沒有電視、沒有社交」,不由得想,找到同類了!然而,如果說這樣是同類,說不定也有不少也說不定。可是,既然沒有什麼社交生活,當然也沒有什麼存在感,彼此也不會互相知道是很正常的。沒有存在感,大約也是給人的印象吧?(還是錯覺?)可能在世人眼光中,無法被理解的時候非常地多,誤解的情況也非常地多,需要解釋的時候倒是不多。大部份的人都無關緊要,只有少數又少數的人有往來而已。

能在20多歲看到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而且去執行它。或許,大原扁理本身擁有超乎他個人說明的生命力,至少,是具有某種力量才可以撇開別人的眼光,專心地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說來,好像休假日是五天,聽起來十分愉快(事實可能也是愉快),而兩天的工作本身可沒太輕鬆。換算起來,說是五天休息是為了補充那兩天工作的精神與力氣也不為過吧。

拜生病所賜,雖然偶爾還是低燒,所以看書的速度比平常慢得更嚴重。可能因為內容確實寫到類似的感受,一天讀一點點,仍然感到不需太用力就可以理解,甚至感到「就是這樣,沒錯」的認同感。好不容易這兩天看完,小雪的節氣也都要走到大雪了。當然有手邊該做的事還沒完成,讀到「不要勉強」,自然稍微也安心了點。(卡在手邊的事也剛好卡在一個很麻煩的當口)

多少人可以認同不用手機?有點好奇這個問題。學生時候,因為已經大部份的同學都擁有手機,原本沒有手機的Kathy雖然有市話(有線電話),但幾乎完全不理會的狀態。當時,和同學們的生活也有根本上的不同。一方面,Kathy的課常常排得很多,多到需要向教務處報到的程度,教務長希望可以面對面談談選課的問題,必須見教務長一面才行。另一方面,除了上課,還有打不完的工,平常日需要打工,長假有兩份工也不意外。剩下的時間,真的只想用來睡覺。可是也沒有只用來睡覺,參考書目還是會儘量讀,自己做報告。社交生活以娛樂而言,算是非常少吧。

後來,為而緊急聯絡可以方便點,而辦了手機門號。沒想到,原本這樣的立意,卻被扭曲成「因為有手機,隨時都可以打」的情況。弄得就算是在工作或是上課,也會只是打來為了聊天的電話。那個人也不是別人,最常這麼做的就是當時每個月固定向Kathy取走所有薪水的親媽。心想,這也太亂來了吧。但一點辦法也沒有。幸好,一直都是設定震動的狀態,也不會一直帶在身邊,只有身邊的人發現手機一直在震動,才會問:你要不要回一下?回了也只是說想聊天而已,真的很困擾。爸爸工作的時候,好像也有這樣的電話,但不會說是為了聊天,次數也沒那麼頻繁。不過,他人多少也會覺得,這樣的電話有點奇怪吧?無從說起,只能放棄。

留言功能,幾乎沒有人利用,這也很困擾。例如,可能是某個公家單位打來的,但完全不留言,也不知道是什麼事?又不知道電話是從哪裡打來的?回撥也沒有用,可能另外有分機或是什麼節費號碼的情況根本無法回。結果打來的單位,怎麼也不會留言說明有什麼事要聯絡,結果就這樣說不定什麼費用沒有繳到而又要回過頭去向對方說明,既然打來,留言說明清楚也很合理啊。還是一樣很困擾。終於沒有什麼社交生活時,確實蠻輕鬆的。而且,這樣的傾向愈來愈明顯。大原扁理也說,他會利用寫信這樣的方式。這點,又巧合地和目前的生活十分相似著。但還是沒有過著完全沒有手機的生活,可是它多半也只是輔助工具。(由於大家沒有付錢買Kathy的經驗,就不特別提了。笑。)大原有幾次寫道,為了對得起掏錢買這本書的人,所以寫出來比較對得起的情形。感覺還真是想說句:感謝分享啊。(笑)

不同的是,就算不是肉食為主,但還是有些物慾。最明確的證明,不就是買了書了嗎?喜歡看書這件事,倒是大原也是一樣的。這個興趣,多半應該不是後來長大隱居之後才會養成的居多,也只能猜測,可能他本身從小就這樣吧。喜歡看書和成績好壞完全沒有什麼成不成正比的問題,單純只是興趣變成習慣而已。以前曾經非常仰賴圖書館,然而,後來有陣子發現圖書館的書也很有限,加上看書的速度實在很慢,真的是一個字一個字地讀,借書的日期非常有限,像今天這樣陰雨的時候,也會覺得躲在被子裡看書會很舒服……,總之,由於各種原因,還是無法丟掉這個習慣,買書來看還是比較方便的方式。如果可以像《查令十字路84號》(84 Charing Cross Road)一樣,一邊寫信,一邊買著便宜又喜歡的二手書,應該會更令人愉快吧。

談到社交,之前才發現,原來一直就不喜歡這件事。並不是對所有的人,而是,只要少數人往來就好。究竟有多麼無法融入一般人的社交?好像從在學校午餐寧願選擇在老師辦公室用餐,就能明白。當時自己完全沒發現,只是當時老師並不怎麼在辦公室用餐,但用餐完回來也多半是休息,簡單寒喧一下,不想說話就不用說話,需要說話才說話。後來,老師也將辦公室的門鎖交給Kathy,讓Kathy可以在沒有上課的時候去使用。(聽起來有點誇張吧?)連在學校都會有固定的,稱不上什麼秘密的地方為基地,不論是從人群當中走出來喘氣也好,或是單純只是想獨處時,有個地方可以隔絕自身與世界的距離,才有辦法完成學業也說不定。(說得好像有點嚴重)學生時期當然會有同學之間的往來,甚至是社團的往來。如果有想看的電影,通常也不會是和同學一起看,想到一提起想看什麼電影,同學也多半會表示不想看,根本是永遠的少數票,直接棄權。一方面也不想勉強他人看只有自己才有興趣的電影。不過,這種社交上的無法達成共識,本來就十分容易演變成,多半只從事一個人可以做的事就好的情況。

另一個大原沒有特別明確在書中提及,但想在這裡提一下的是,死亡這件事。北野武也在著作中提到,死亡是每個人都應該知道的既定存在事實,完全不去想這件事,本身就是個問題。大原沒有用到這麼嚴肅的說法,可是,他每天過著明天死掉也沒有什麼好擔心的日子,從基本上來說,已經思考過「死亡」這件事了吧。

有段時間真的是一無所有,雖然那段時間並沒有任何人發現,甚至還有不少人以為Kathy是十分光鮮亮麗的生活。可能因為真的一無所有,所以每天睡前,還會感謝一番:今天這樣過,真的非常感謝,也沒有什麼遺憾。(笑)只要不被嚴重的外力干擾,大約都是如此。為什麼滿足?從經濟面上來說是一無所有,生活上,只是感到滿足而且平靜。不特別期待明日,只是想著今天,現在要做的事,然後去做,其他的也不必要想太多。把希望寄託在明天,是一件不怎麼合理的事,「明天」會不會到來?都是個未知數。現在的自己應該是最重要,所以未來這種事,不用特別去設想比較合適。如此而已。

有沒有可能未來也能過著類似隱居的生活?不知道。如果可以的話,應該不錯吧。現在人和人的距離實在太近,不是住在偏鄉,郵筒也在附近已,可是想到可能遇到鄰居或是其他人,甚至這種情況也會感到有點麻煩。明明就要出門寄信,卻被警衛叫住,問要不要領掛號之類的,怎麼想也很奇怪,因為回來再領也不會怎麼樣啊。不得不和人對話的機會只要增加,焦慮感也會跟著提高,特別是在理解之外的情況發生時。

但要過著完全不靠超市或便利店的生活,在台灣還真的不算容易。許多地方已經不再或無法種植,也無法交流。自己種,份量也很有限。廚房、網路,通常不是什麼單身而且不是住在公寓或獨棟房子,只是住在套房裡的標準配置。有的房東甚至連水、電費都想趁機撈一下……,說要隱居,下定決心說不定還是可以做得到。在台灣,另一個不知道算不算得上特別的情況?可能想隱居的話,身邊的人也會希望不要這麼做比較好。可能還會勸說,這個年紀好好奮鬥打拼不是很好嗎?要為將來打算啊……。明明也不是一定和世界完全脫離,但周圍所謂「為你好」的人真的不少。卻沒有真的想過,誰也無法替代另一個人過。給了建議,也請讓人有拒絕的權利,而不是丟一句「不知好歹」之類的。畢竟這樣的建議,往往多數是蠻不負責任的,就算聽了建議而過得不幸福,和提出建議的人一點關係也沒有。確實是很為難,不是嗎?

心力真的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要獨自這樣生活,除了身體要自己照顧好(許多人無法符合這樣的條件),意志力也需要非常堅強才行得通。有興趣的的人,可以讀讀看這本不厚重的小書。這類的書,慢慢地也開始多了起來。不認同的人,也可以參考看看,這種和主流價值不太一樣的生活的精神也許沒有那麼糟糕。



附帶一提,Kathy已經有12年沒有看電視了。


  • 《才不是魯蛇》試閱

  • 大原扁理のブログ
  • 1 comment:

    Eric said...

    深感認同

    我的網誌清單

    wibiya widget

      © Blogger templates Psi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