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21, 2012

Singer縫紉機-我的阿嬤與老師的母親

今年的四月四日,適逢放假,跟朋友去了趟淡水。朋友到過淡水幾次,卻已經對淡水不熟悉了。變來變去的世界裡,在街巷裡穿梭,每次只要進到小店,比我年長的朋友就會指著某個東西說:啊!!!這個小時候我很喜歡!其中一家皮件店裡,正擺著勝家(Singer)縫紉機,舊式的,必須從桌下翻上來的那種。不知道我還記不記得所有的穿引方法?朋友驚呼:我家以前也有一部!(這是可比大同電鍋的故事嗎?)

壞掉的東西,想辦法修好。以前總說是因為經濟不如現在,但何嚐不是一種對於物品的環保與愛惜呢!就像朋友的反應一樣,我的老師和我看到舊式的縫紉機時,突然興奮莫名!它不在許多人記憶裡很久了,新式的,甚至是半拋式的縫紉機不斷推陳出新,舊式縫紉機的風華像照片般褪色。然而,當我們和它時空交錯的時候,舊式縫紉機仍然閃著屬於那個時代的光,牽動許多人的記憶,牽動著許多家庭的情感,甚至是個人性的情感。從一個物品,轉變成我們對於某個人的回憶,試著將它縫補起來,成為「我們這個家曾經……」的文章,把當初記憶中的那個很重要的人,再好好看看,拂去灰塵,然後補完,讓它成為更完整的圖象。

關於Kathy的祖母,其實能寫的不多,也很難寫清楚。唯一能說的是,還記得祖母為了不想將來下面的孩子為了祖產而翻臉,在生前已經把所有的早期是耕地,後來被重劃之後的土地分配給不同的孩子。父親只要祖母一直居住的那一塊,雖然母親常常說爸爸很不懂什麼叫「價值」。我和父親都以為,一直租屋的我們最後會回到那個老厝去住,機能方便,也很習慣,而且有奶奶的味道。

好幾個夜半時分,父親一邊喝著小酒一邊和我聊著「該賣嗎?」這樣的話題。我知道父親那邊有很大的壓力,但我還是選擇支持父親的想法,能不賣就不賣。什麼叫「祖產」?因為我們這個家族是從這裡開始,從什麼都沒有,到努力成各自有一片天,是該一代傳一代。921沒有震垮祖母的老房子,父親還是痛心地賣了土地,買了新房。或許,我想表達的是,那些關於和祖母之間再小的記憶,都是一種「無價」的記憶。

然而,回顧過往的人,是一件極度掙扎與痛苦的事。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你的腦子裡會想到什麼?不會想到什麼?想到的能不能好好書寫出來?也只能開開玩笑地說,請祖母如果覺得生氣或是高興的話,給我一個夢,在夢裡告訴我,怎麼才好?(笑)

這就是「家人」不是嗎?每個人給一個孩子不同的東西,孩子會慢慢吸收這個「家」才有的氣質。相信許多父母也希望將來可以驕傲地說:這是我們家的孩子!Kathy家的態度是,我們所驕傲的是不是孩子一個月賺多少錢?社經地位多高?首先,要健健康康!然後好好做人!所以篇幅裡會出現非常多父親的部份,因為父親總是很帥氣地說「我們家可是三代清白」啊!考試幾分不代表你是不是一個有價值的人,那些名氣,也不會讓你一定變成一個有價值的人,自己的價值是需要自己去找出來的,長輩(除了媽媽)並不會說「妳應該讀個醫科,因為它很有地位,因為它可以讓妳賺錢。」這種話。

奶奶的灰布衫,黑長褲,平地鞋,因為年紀大而瘦的身形,她走路的樣子,她的笑容,她的笑聲,甚至她吃飯的樣子,在這麼多年後,仍然偶爾會想起「啊,我竟然用奶奶的方式在吃飯呢」!經過痛苦,和許多實在是太小,小到不知道如何形容的故事,我承認,結束的時候,比較潦草。我想,奶奶一定不希望我去再指責誰的對,誰的錯。就這它順其自然吧。每個人的人生,不是別人可以代著過的。祖母的照片曾經就在我的房間裡,很久很久。之後,因為搬家的緣故,不知道被拿到哪裡去了?(總是這樣……)也好,祖母的微笑還在我的腦海裡,沒經過她同意,不貼也好。

別人家是別人家,我們家是我們家!

不論是什麼樣的家,都有它的故事,有它的喜怒哀樂,有它的四季,有它的風味。


寫作的部份,很遺憾地承認,這次不算盡了全力。有些事情在進行著,有些事在發生著,有些事不能在往裡挖,有些事我形容不出來。「情感」這件事,表面上可以看成是事件的接續,累積成一個完成的故事。然而文字的限度卻很殘酷,投注的情感的部份,在書寫過程中的淚水與笑容,這是文字裡看不到的。我選擇更珍惜那書寫的過程,而不是結果。只有在真正細細回味時,那時的自己,最真,最有靈魂,不是嗎?

No comments:

我的網誌清單

wibiya widget

  © Blogger templates Psi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